千块钱,继父建了四间瓦房,一间厨房,一个猪圈,用两堵围墙在正房的后面围了一个小院子。
不过,房子倒是有了,里面的家具除了床和吃饭用的板凳桌子,几个柜子和母亲结婚时陪嫁的一个写字台外什么也没有;家电则只有几盏发光的电灯。
继父也没什么文化,大约认得几个字,能够写出自己的名字,认识母亲前在一个小厂当守门员,八十块钱一个月。干了几年,家里实在是穷得过不下去了,终于辞职。辞职后主业还是和母亲守着两三亩承包地务农,闲暇时则去附近的建筑工地上挖挖地基。期间,父亲开过小卖部,蹬过人力三轮,养过猪,种过经济作物西芹,但没有哪一样干成气候过。所有行当都是半途而废,不仅没赚钱,而且还亏本。
而究其原因,在王勃看来,则是源于继父几乎无法改变的那种深入骨髓的懒惰以及责任心的缺乏。最简单的一个例子,跟着朋友一起挖地基,继父估摸着能够有两三百块钱时就不干了,而且他总能找到借口,有时是手痛,有时是脚痛,还有时则是腰杆痛,全身上下,始终有痛的地方。
所以,除了农忙,继父有大量的闲余时间;而这些闲余时间,继父则全部贡献给了牌桌。牌技过得去倒也罢了,有输有赢,浪费的不过是时间,奈何文化不多的继父属于那种“牌臭瘾大”的类型,输多赢少,赢小输大。
本来就不愿意去找钱,加上又爱打牌,家里的日子能够好起来那倒怪了!
在王勃看来,继父对家庭不负责任的态度除了天性懒惰之外,恐怕还跟自己不是他亲生的不无关系,他大概并不认为他以后能够靠得上自己这个继子,既然这样,那还不如怎么逍遥自在怎么过,何必要累死累活?
最初的几年,对于继父这种偷奸耍滑,怕苦喊累的作风,对于自己孩子这种造孽兮兮的处境,母亲的心中应该是颇多怨气的,虽然母亲没告诉过王勃,但王勃猜想母亲也努力的想要改变继父,让他承担起父亲的责任,奈何母亲不与人争的性格注定了她什么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