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郑板桥的桥。
周瑞知道郑板桥的竹子很厉害,而且相当的值钱。
一幅画,一套房!
郑板桥最擅长就是画竹,“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清代学者像传》说他一生的三分之二岁月都在为竹传神写影,自己也曾有诗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后来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他通过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
“眼中之竹”是自然实景,是对自然的观察和从中体验画意;“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时的构思;“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他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
颇有一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意味。
当然,郑板桥不仅仅会画竹,还十分地擅长画峰石、兰花等等。
······
周瑞对于郑板桥的了解,也就是这些。
还是小时候上课的时候,老师讲的,他记住了。
周瑞拿出手机,让红后帮自己搜索了一下郑板桥的书法。
这一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郑板桥的才能不仅在绘画方面,还包括书法等方面。
郑板桥人称为——三绝先生,也就是诗书画三绝。
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掺人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
郑板桥早年学书从欧阳询人手。其字体工整秀劲,但略显拘谨:这与当时书坛盛行匀整秀媚的馆阁体,并以此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字体有关。
对此,郑板桥曾说:“蝇头小楷太匀停,长恐工书损性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