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宰执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十)(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程门弟子的样子吗?

    只见刑恕对几名弟子道,“既然韩玉昆近年内不能晋身两府,心力必然都要转移到气学和《自然》上,与道学也并非是好事。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福之间,便是易变之理。”

    几名弟子点头受教,也不再一脸兴奋,庄重了许多。刑恕的话中之意是在劝诫,他们还不至于听不出来。

    刑恕的态度让游酢很赞赏,不由得点起了头。又领着刑恕来到程颢所在的内院,吕大临和其他几名资深的弟子正在院中。见到刑恕,几个人都挺惊讶。

    “和叔,你怎么来了?”程颢站起来迎接刑恕。

    “想到了一些事,要跟先生说一下。”

    “何事?”

    “今日一事后,韩冈即将专心于气学,创刊《经义》不可再延误,迟恐不及。万一给国子监那边抢了先,就不好办了。”

    听了刑恕的话,程颢侧头看吕大临,苦笑道,“与叔也是这么说的。这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刑恕神色严肃:“非是恕等心急,而是时不我待,当真没有太多时间可以浪费了。”

    程颢沉吟良久,最后点了点头。

    韩冈宁可放弃日后进入两府的机会,也要保住气学不受任何事干扰。也许别人看来,韩冈或许是激怒下的口不择言,但在程颢眼中,却是保护气学不得已而为之。韩冈的这份决心,他已经感受到了。

    既然韩冈很明显的不可能再用心朝堂,那么他的注意力就会转到宣讲气学上。

    当初分心在政事、军事上,韩冈都能做出那么大的成就,现在专心致志,那气学肯定会有一个飞跃性的发展,如果自己再踌躇不定,道学就会被彻底被气学压倒。

    点了点头,程颢对众弟子道:“就按与叔、和叔说的办吧。”

    ……………………

    李清臣很久没有这样神清气爽过,尽管他在御史台,以及在京城的时间都不长了。

    罚铜的处罚只是表面,李清臣完全可以确定,如果过些时候,自己不主动辞官的话,蔡确那边会帮他‘辞’的。

    这是受到了韩冈和蔡京的牵连,如果仅仅是赵挺之在朝会上的一通大闹,自己纵然要受到连带的处罚,也决不至于变成要辞官的结果。

    没人知道他心中对蔡京和韩冈的愤恨。不过两人的结果,也让他心怀大畅。

    蔡京去了厚生司任职,而被他顶替的判官据说就要接手蔡京的职位。

    有人说那是太皇太后在安抚韩冈。但李清臣看来,惩治蔡京的意图更为浓厚。加上昨晚听说的,万人围攻蔡京府第,丢进去的石块能再修一座房子出来。而且这还是当天听说蔡京攻击韩冈的军民,再过些时候,可能就会变成天下围攻了。蔡京沦落到这一步,李清臣哪能不欣喜?

    至于韩冈,他实在太显眼了。三十岁之前就成为宰辅,就是寇准和韩琦都比不上他。之后更有了定策之功,未来宰相的身份更加确定。这让韩冈成为了朝堂上最耀眼的一人。

    但昨日在殿上,韩冈受到了平生最大的挫折,若是做不得宰相,他还能有什么办法去维持气学不衰?

    韩冈的身份就是最大的阻碍。

    想要在世间宣扬自己的观点,要么就是像程颢、以及此前所有有心治学的大儒一样,不牵涉朝政,专心教书育人,然后争取宰辅们的赏识,由此来推动学派的发展。要么就是像王安石那样,直接以宰相的身份推动新学的发展。

    而韩冈既不可能学程颢,安心教书育人。也不可能再有王安石一般的机缘了。以员外宰辅的身份干涉朝政,时间长了,任何宰相都不可能支持他宣讲气学。而想要学王安石,没有宰相的身份,什么都别想推广下去。两边都不靠,反而成了韩冈的致命伤。

    李清臣一边幸灾乐祸的想着,一边等待着之后的崇政殿再坐。

    因为今日的一项的议题中,有关礼制,李清臣也通知到要参加会议。

    这一回的会议,有着很普通的开始。

    章惇先起头通报了一下高丽最新的形势,对于开京陷落、高丽王家无人脱逃的结果,殿上的重臣们都无话可说,不论是辽国太强,还是高丽太弱,败得如此惨烈,还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至于如何应对,最后还是按照章惇的提议,依然坚持将水师的战船派出去。

    一项议题结束,李清臣等着下一项,但章惇并没有站回班列,而是对上面的太上皇后道:“官军征伐西域,王舜臣远行数千里,破国百余,歼敌数十万。奋战经年,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