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德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7章 电话来了(三更)(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而放弃镁国绿卡,回到中科院复旦研究所,从事肿瘤研究,以及在长航医院担任hiv治疗专家的陈沐阳博士,也暂停了项目研究,暂停了本科生hiv课程的授课,请了一周的假,躲在家里打游戏,喊麦减压。

    怀特就不说了,他被提名还是转基因技术,菠菜公司给他的赔率是18,估计今年又是个陪跑的命。

    只有杨顺,心思大条,跟儿子杨德猎过了两岁生日后,跑到红安老家的大寨乡里,检查乡亲们的1万多亩玉米地。

    10月黄金周,杨顺下田六天,在三个乡里到处调研。

    陪同他的有县委领导,省城办公室领导,以及京城来的陆老等人,大家似乎都等不及了,越临近收获,大家越焦急。

    10月最后一批秋老虎发威,气温重回35度,热的人恨不得脱一层皮。

    罗乡长的车在前面带路,杨顺和陆老等人坐着一辆依维柯,在乡村小路上飞驰。

    依维柯车内,座椅全部进行了改装,后车厢改成面对面的3+3会议桌,几人正在做最后的讨论。

    首长今天中午要来红安,坐的高铁,加上乡村路程有点远,大约四个小时后到,省委的接待人员已经等在火车站了,首长的意思是一分钟都不耽搁,直接来大寨乡看收成。

    到了罗乡长指定的一块区域,几人顶着大太阳,戴草帽,举伞,来到田间。

    这块土地的承包人,农民杨德胜,快步迎接过来,恭恭敬敬喊了一声杨顺叔叔,这是族亲。

    杨顺其实和杨德胜年龄差不多,只不过他辈分大而已。

    “德胜,你在前面带路,顺便叫几个人,砍一条通道出来。”

    “好嘞,三毛,老四,跟我砍路!”

    镰刀飞割,玉米秆应声倒下。

    杨顺几人跟着,听杨德胜介绍,这是一块6亩的耕地,全部种植的玉米,因为土地肥沃,科学种植,而且杨德胜细心照顾,施肥打药很到位,这块地算是长得最快的。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