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国的影视市场规模世界最大,不过他们的颁奖和市场基本是分开的,颁奖有奥斯卡、金球、艾美等等,市场有迈阿密国际电影节、芝加哥国际电影节、纽约国际电影节、旧金山国际电影节四大电影节。
大6市场二十年后过米国,搞两个专业的电影节不过分。
想把一个电影节搞出名堂需要时间,上海前后花了差不多十年时间才成为国际知名的a类电影节,苏长青希望北京能快一点。
韩厂长对苏长青突如其来的建议不置可否:“北京有个电影节了,大学生电影节。”
苏长青当然知道这个电影节,差不多和上海电影节前后时间创办的,主办方是北京师范大学,宗旨是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
当时的大学生是绝对的天之骄子,他们办一个电影节的要求得到各方满足,不过这个电影节比较小众,也不是国际的,有个鸟用?
冯导是历届电影节上最牛逼的人,这几年最受欢迎的男演员是葛忧,获奖三次,最受欢迎的女演员是小师妹赵薇薇,也获奖三次。
自娱自乐也挺好的,但这样的电影节不是苏长青想要的。
听完苏长青办一个齐肩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宏愿后,韩厂长也说:“我明白你的意思,北京的确需要一个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不过这是个很花钱的事,前期见不得效益,是个得长期投入的事。”
苏长青当然明白这个,任何事都开头难,白投个十亿八亿做前期很正常:“资金我可以想办法解决,关键是先得由合适的部门牵头主办才行。”
他有钱,办大事也不在乎投入,有些事别计较短期得失,得放眼未来,只要电影节搞起来什么都好办。
而合适的牵头部门,当然包括中影。
中影掌握着国内行,尤其是国外影片的引进权,最适合办市场搞利益交换。
韩厂长也没客气:“你和我说话也转弯抹角了?”
苏长青呵呵笑:“我是不敢显得指手划脚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