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实业大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四章 狂赚二十万(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高生产力,最终整个企业都会被拖垮。

    现代企业最基本的特征是产权清晰、责任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国企三产的存在,显然是与之背道而驰。

    于是将国企的三产推向社会化,最终实现国企与三产的分离,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情。

    国企三产存在了那么多年,想要一下子将国企和三产分开,显然是不可能的。让三产进行独立经营,效益独立核算,就成了国企三产改革的第一步。

    1986年,国企的利改税会进入到尾声阶段。利改税之后,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通过税法固定下来,国企逐渐摆脱了过多的行政干预,成为了自主生产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按照利改税后的规定,国企需向国家上缴企业所得税,中大型国企一律是交55%的企业所得税,小型企业分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分为八个档次,最高档也是55%,最低一档的税率是1o%。

    在这一套体系下,国企与三产如果统一核算,那大家都要按照55%的档次缴税。

    就好比运输公司,货运处一个月能赚二百万,按照55%的档次上缴所得税是没问题,交完税依旧是丰衣足食。

    可若是运输公司的三产澡堂子也按照55%的档次缴税,那岂不是亏大了!

    另外利改税后,税种也变得更加详细,原来的工商税被分成了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盐税,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行业。

    比如那些直接搞生产的企业,缴纳产品税和增值税是理所应当。

    可作为这个企业三产的澡堂子,什么东西都不生产,如果是跟企业一起缴纳产品税和增值税,四舍五入又亏了一个亿。

    在这种情况下,国企三产独立经营、效益独立核算、独立进行纳税,就成了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而三产独立经营,也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失去了靠山的庇护。

    计划经济时代的国企是旱涝保收,这其中也包括三产。国企的三产职工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