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开大宋天之后,四川、荆湖地方的豪强地主已经失去了政治上的话语权。而且他们也瞧见了营田四路那些同行是怎么失去土地的,所以都高举双手欢迎朝廷的《方田均税法》——因为一旦清丈完毕,定下税率,他们对土地的占有也就得到了“新朝”的承认。
  在四川、荆湖的部分地区推行《方田均税法》的同时,这些地区的丁税、免役钱,也被一并摊入了田税,而且官员的免税优惠也一并取消(勋田、职田例外)
  也就是所谓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这事儿其实也没多难,比这狠得多的圈地都干了,这算什么?之所以宣和之难前的宋朝做不到,是因为当时的宋朝是和士大夫共天下,对士大夫非常不利的政策,当然实行不了了。
  而如今的洛阳朝廷是和府兵武士共天下,整文士大夫那是一点难度都没有的!
  而在实行了摊丁入亩之后,四川、荆湖等地的百姓就获得了“自由迁徙之权”......想去哪儿都行,不需要路凭,官府也不多管,也不怕他们变成流民造反。
  总之,依据《转运使条例》进行治理的地区,就是“无封建、有自由”的地区。不过老百姓上升的通道(指做官)比较窄,除了名额很少的科举,就是考伎术科,成为一个小官吏,然后慢慢上升。
  而在依据《营田使条例》进行治理营田四路,则是“半封建、半集权”的。因为这些地区的乡村土地,几乎都被手握刀把子的府兵户占有......经济基础有了,刀把子也有了,其他的就不言而喻了!
  不过营田四路的封建缺乏层次,没有层层分封,也不存在大封建主,只存在府兵和勋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