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六十八章 诱其冒进逼其分兵!(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字。试问,今日黄太吉兵围锦州,为的是什么?如果被他攻破了锦州,将兵锋推进到了宁远城下,辽西辽东广大土地只剩下了宁远和山海关几处城池,辽土不存。辽人不在,那么,关宁军存在的意义就没有了。对于这一点,辽西将门集团看得也是很清楚。于是,当初被清军稍一接触立刻变成丧家犬的关宁军,转眼变成了疯狗。

    “朕只想知道,我大清如何应对?”

    多尔衮道:“只要皇上御驾亲征,盛威之下,明虏定然灰飞烟灭。”

    皇太极双目一冷,又转到了济尔哈朗头上。

    济尔哈朗从去年起。奉命到锦州一带与明军作战。也是竭尽全力,了解锦州各处情形,也非常关注大明援军的动静。

    对洪承畴这人,济尔哈朗仔细了解过。知道他很有战事阅历。在辽军中很有威望。比起当年草包杨镐和只会吹牛扬言五年平辽的某人来说,从实战经验到皇帝、朝廷的支持,都强盛过数倍。算得上是个不容易对付的敌手,现在更加上海路通畅,有源源不断的粮草军械军饷支持,洪承畴便更难对付,如果要断他的粮道可是太难了,总不能将大海填平,再挖掘壕沟吧?不少字…

    想了想,他说道:“明国兵力雄厚,粮草也充足,对付他们,需以谨慎之心,奴才在锦州时,也实地了解过锦州各处地势。”

    在他请求下,黄太吉命人在崇政殿展开了一副巨大的辽西地图,同样绘制精确,以黄太吉为首的满蒙亲贵们纷纷围绕到地图前观看。

    济尔哈朗道:“我细作早己探明,洪承畴救援方略,就是与祖大寿商定的‘建立饷道,步步为营,边战边进,解围锦州’之策。洪承畴这人谨慎,两年来,他自宁远数救锦州,每次都是集兵一处,逼以车营,不言轻战,若到时他还是集兵一处,我大清就有可趁之机。”

    “此话怎讲?”黄太吉眼中闪动着异样兴奋的光芒。

    “此人用兵,重前权而轻后路。若是引诱他离开宁远城池,全军向我锦州扑来,我便有机可乘!”

    济尔哈朗指着地图上,松山堡,杏山堡,塔山堡几个城池,说道:“明国的粮草,多集于杏山与塔山等处,到时我大清军,可在松山和杏山间横截大路,绵亘驻营。可如在锦州一样,挖掘长壕,隔断明军联络,使锦州、松山、宁远成为三个孤立的城堡,无法相互援救,这样一来,明军定败。”

    济尔哈郎的见解,其实说穿了就是一句话,逼迫或者是诱使明军分兵,因为只有明军分兵了,建奴军队的单兵优势才能体现出来,他们可以利用他们内线作战,快速机动的能力来抵消掉明军的兵力优势,在一个方向上集中优势兵力兵器将明军击溃消灭后,再迅速完成对其余各路明军的分割包围消灭。

    这说穿了,还是老奴在萨尔浒之战所采取的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术原则。但是,如今对面的洪承畴,虽然有重前权而轻后路的漏洞,但是却是秉承一个原则,那就是,绝不分兵!

    “皇上,奴才也认为郑亲王说的有道理!不过,除了想办法断其粮道之外,我们也可以想法子诱敌深入,令其冒进之后,我军趁机攻击,通过不断的设伏,将这些明军歼灭!”化神

    “若明军还是如洪承畴之略,且战且守,云集松山,我军就趁机偷袭后路的杏山、高桥、塔山诸城,断其粮道。若其分兵,一一驻守杏山、塔山等处,则我大清便效萨尔浒之策,将他们各个击破。他们一一分守各处,兵力薄弱,我大军可乘之机太多了。”

    “皇上,奴才也有一计,便是皇上遣一路人马间道入关,大肆劫掠,一来,可以因粮于敌,缓解我大清的粮食压力,顺便掠获些粮米钱财人口回来使用。二来,明军若是回师去救,便达到了皇上诱其分兵的目的,若是不救,我大清兵马正好可以在辽东大造谣言,在明军之中造成一个我大清兵多将广,尚有余力的假象。”

    各旗旗主王爷们纷纷开动脑筋,向黄太吉献计献策,一个个战略上的、战术上的意见建议纷纷出笼。

    “范先生,请您将各位旗主王爷所说一一记录下来,然后整理成一个条陈给朕。朕要逐一过目。”

    黄太吉眼睛里流露出一代雄杰特有的神色,吩咐身旁的内三院学士范文程。

    “郑亲王、睿亲王,你们便辛苦一下,连夜赶回锦州,朕这便亲统大军南下锦州,与明**队做这国运一战!”

    待得众人都离去了,坐在宝座上的黄太吉稍事休息了片刻,唤出一直在殿内阴影之中站立的一人。

    “两白旗近日动向如何?”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