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再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九章 乱象(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声恒以及李成栋先后败亡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孙可望举一省来附,明廷内部,尤其是楚党的反对声却是极大,后来随着局势不断恶化,赞同之声渐多,双方才转而在封号一事上做文章。

    朝中争论不休,最后在堵胤锡的努力下永历帝才捏着鼻子给了孙可望一个平辽王的封号。岂料陈邦傅因诱使忠贞营进攻桂林不成,与高必正结怨,试图引大西军抗衡忠贞营,竟矫诏册封孙可望为秦王。诏书之中更多有如“朕率天下臣民以父师事王”,命其“监国”,赐以“九锡”、“总理朝纲”、“节制天下文武兵马”等不伦不类的话语,结果双方险些就此闹翻。但明廷的反复无常也彻底坚定了大西军集团武力兼并川黔藩镇的意志。

    这件事情,说到底是陈邦傅乱国,导致局势失控,但永历朝廷摄于陈邦傅在广西的势力,不敢发作。当然,其本身对大西军也是多有防备,如册封贵州军阀皮熊、王祥二人为公爵,就说得很清楚是“防滇寇也”。

    此时此刻,这团已经分不清楚吴党、楚党的乱麻倒是把李元胤给堵了回去。永历帝也就此算是松了口气,因为他很清楚,李元胤是个忠臣,是个可以依仗的武将,只是参与党争过甚,跋扈了一些。另外,如今的广东战场,他也必须依仗此人,方有击退清军的可能,便是一再勉励、嘉许。

    此事暂且告一段落,李元胤暂且也没了办法,只得再寻良机。接下来,便轮到了高必正和党守素奏对,他们此番带了五千忠贞营精锐来梧州勤王,同时做好了入援广州的准备,这些都是李元胤已经知道的了,但是随着高必正的话不断的展开,李元胤才发现,他从一开始就低估了这个“流寇头子”。

    “臣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诸藩蒙吾皇恩典,节制一方。钱粮、兵员、官员及将校任命,皆出于诸藩而非朝廷,虽无节度使之名而有节度使之实。盛唐自安史之乱而衰微,正是源于节度使权柄在外而不在内。盛唐如此,况国朝今日乎?”

    “臣以为,为免覆唐之覆辙,为全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