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再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章 揭盅(完)(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那个前年还曾劝他降清的西南经略洪承畴的手下,大抵区别也就这么大了。

    军队还在有条不紊的调动着,城内,郭之奇的安抚工作也渐渐的有了成效。解释、保证、劝说——解释那些无端谣言绝非出自他口;保证作为督师大学士代表大明朝廷的他一定会确保广州本地百姓的利益;到了最后,则劝说百姓们回到家中,静待消息。

    “你说,那郭督师说的会是真的吗?”

    “人家不说也是广东本地人嘛,家就在潮州府那个什么揭阳县,前年服徭役时我还去过那边呢。”

    “谁知道是不是说书先生嘴里的那个什么缓兵之计呢,反正要我说,我还是信陈抚军,但要是大伙儿都不去请愿了,我也就不当那个出头鸟。”

    “就是,万一日后归了人家管,这时候挑头儿,还不得被照死了整。就算是人家督师不拿眼皮夹咱们,下面的小人们可从来没少过。”

    “……”

    请愿的风潮在郭之奇日复一日的保证之下开始渐渐的平息下来,从安南那边运来的粮食和佛山出产的武器也在不断的运入到李定国的库房当中。

    这期间,陈凯那边却始终没有动静,不光是陈凯音讯全无,就连留在广州城东的郑氏集团水陆两军的统帅周鹤芝和柯宸枢二人也没有丝毫任何异动,只是在那里操练着士卒,好像还有些是从福建运过来的新兵。

    说起来,粤西文官集团与陈凯之间交锋数次,次次陈凯都是先声夺人,回回占据主动,现在反倒是没有了动静,相比着针锋相对,却更让郭之奇感到不可思议。不过,长时间的消失,李定国那边的偏向性已经存在了,而且越来越大,这是郭之奇所能够感受到的。

    时间不断的推移,整个五月就在这样的节奏下无声无息的过去了。到了六月初,李定国的大军准备完毕,粮草、武器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积蓄,无非是陈凯早前许诺的还没有就位罢了,但是有了郭之奇准备得粮草和武器,想来也是足够支应一段时间的。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大军出征之日,便是这广东主导权之争的揭晓之时。李定国的心中已经有了偏向,干脆将金维新也从广州城里调了出来,重新回到幕中做事。而那广州城,之于粤西文官那边,也无非是差了一道向朝廷请旨的奏疏罢了。

    “历来,国朝都是以两广总督兼任广州巡抚的,连制军在肇庆那边安抚百姓、节制将帅,做得亦是有声有色,老夫倒是打算向朝廷请旨,依了这旧例的。”

    年岁越大的人,越明白等待最好的时机的重要性,而岁月的磨砺也给了他们以更好地韧性。没有直接问李定国同不同意,郭之奇把话熏到位了,只要李定国没有出言反对,他就可以按部就班的写奏疏,然后请李定国附署,这样就可以最完美的做到那名正言顺的四个字。

    此间,话郭之奇说罢了,看向李定国,虽说没有直接作出肯定的答复,但也没有出言反对。这已经就足够了,只是没等他起身告辞,回去写那份奏疏,大帐外却有一骑快马送来了份加急的军情,直接点名送到李定国的案前。

    “是陈抚军的。”

    接到军情报告,李定国撕开书信,随口一句,郭之奇的心脏却登时便漏跳了一拍。接下来,所见之处,李定国目光炯炯,逐字逐句的看过了那一张张的文字,中间无有半点儿停歇,甚至好像连呼吸都不曾有着。

    直到那一封书信看过了,李定国直接便将书信拍在了桌子上,随后大声的喝道:“好一个陈竟成!”

    这话,若只在文字描述,当是一个义愤填膺。然而,放在郭之奇的眼中,李定国的神情之中却没有半分恼怒,有的反倒是兴奋,兴奋的不能自已。

    “殿下?”

    “哈哈,这样的好消息,正好督师也在。”

    话说着,李定国便将书信递到了郭之奇的手中。后者接过书信,凭着当年寒窗苦读的功夫,一双眸子飞速扫过那些文字,将其中的托词、过程、借口、水分等等等等一应筛过,留下的只有一句话。

    “近半月来,下官率惠州镇等部兵马攻克长宁、翁源、英德三县,大军正在溯浈水北上,力争一战而下韶州府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