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似道能够理解丁大全几人的心理。
唇亡齿寒的道理。几人都懂。
尤其是在明明知道一些事情会发生,但是那种束手束脚等人来宰割的无力感,实是让人几欲抓狂。
贾似道心中暗叹一声,夹缝中求生存,又能如何?
有很多东西,有很多人的命运,因为他的到来,而让命运的轮盘产生了偏转。
譬如本来没有的襄阳之战,譬如本来该夭折的太子赵维,譬如蔡州之战,譬如张柔的死,还譬如那完全是被他扶植起来的后金军等等等、
按照历史原本的进程,偏居一隅的南宋国运至少还应该有三四十年,可是既然很多事情已经产生变化,贾似道又怎么可能又怎么敢拿已知来赌未知?
但是,一切的阴谋阳谋其实都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如果口温不花真的是想要跟大宋打一场国运之战,大宋必败无疑。
现在就看,口温不花或者说窝阔台到底愿不愿意了。
原本的历史上,南宋的国运能够延续数十年,窝阔台的死,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
窝阔台死,蒙古朝内因为权力而产生了太多的倾轧,消耗了太多的力量,耶律楚材被逼离开权力中枢,蒙古根本无暇南顾,才给南宋延续了数十年的国祚,直到忽必烈登上汗位。
如今窝阔台未死,耶律楚材这个一代贤相大权在握,口温不花已经很明确的将大宋视作了主要威胁,似乎发动一场国运之战并不是很难理解的事情。
但是,如果信报没错的话,那么仅仅凭速不台在四川的二十万大军和秃雪在淮南的十万大军,似乎又不像是蒙古在准备一场大战。更重要的是,荆襄一带,大宋明显到如今还占据着优势,只要后金军没有玩完,口温不花是不可能敢冒然南下的。
而反观大宋呢?四川和京湖战区的兵力相差无几,淮南同样也有三十余万大军,四川、京湖和淮南三线,大宋一共布置了足足超过百万的大军,要说仅仅靠那三十万兵力就能
-->>(第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