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在铁水坑里,用力的搅拌着。
李中易发觉。木棍伸进滚烫的铁水之中,仅仅搅拌了一次,前端就被烧短了好几寸。
就在众人搅拌铁水的时候,谢小三操起一只小号的坩埚,在铁水坑里,舀起一勺子铁汁。
李小七早就准备好了。他用几块浸透了的湿润麻布。裹着铁火钳的末端,紧紧的夹住空心泥箭头,并让大口朝上。
谢小三缓缓的倾斜小坩埚,将铁汁慢慢的倒进泥箭头的空心部位。
李中易瞪大了两眼,仔细的盯着整个过程,惟恐漏点丝毫有用的信息。
在谢小三的指挥下,趁铁汁逐渐冷却,却未完全凝固的时候,用一根事先准备的,和木箭杆大致粗细的铁棒。插进铁汁之中,以便于后面安装箭杆。
李中易注意到,这个工序环节,异常之危险,稍有不慎,铁汁溅到人身上,就要出大事。
嗯,这可不是一锤子买卖呀,而是要反复操作五万次,出事的比例高得惊人。
李中易最终想了个办法,建一座由砖石和黄土搭建而成的操作台,将操作人和铁汁隔开。
由于是第一次配合,很没有默契,谢小三和李小七,联手合作,在铁水坑里的铁汁冷却前,仅仅灌了二十支泥箭头。
李中易事后总结了一下,主要是挖的箭头固定坑太少,如果一次准备三十个以上的坑,效率会高出许多倍。
李小七尽管很小心,用铁筷子夹起箭头的时候,依然夹破了好几个箭头,浪费了铁水不说,还耽误了工夫。
李中易仔细的琢磨了一番,发现问题出在铁筷子上面,粗圆的铁筷子夹力太大,很容易弄破盛满了铁汁的干泥。
既然是铁筷子不行,那么索性就用两根截面很宽的竹板去夹,经过实验之后,还真没被夹破。
难题一个接着一个解决,李中易忙过了头,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当晚索性就住在了公事房内。
晚上虽然不能干细活,却可以点着火把,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