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全音阶狂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二八四章 拱手礼(第7/10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家,也不会攀比炫耀那些艺术家是自家座上宾而且有什么作品是为自己而创作。现如今的音乐家也不用在演出后一个挨一个地去亲吻每一位贵族的手背,高雅地吟唱对捧场者的无上敬意。现代社会中听众和作曲家之间大概是真的疏远了,即便是莫里茨这种首屈一指的作曲大师,在献上了那么充满诚意的作品后也没得到一句我爱你,还不如三线歌手。更别说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杨景行,不光人没见过,作品更叫人陌生,何况这家伙的样子看上去也没什么亲和力,作为初来乍到的新人都不知道表现些出些荣幸和惶恐。

    听众们本就没有多少向作曲家隆重致敬的经验,现在又失去了耶罗米尔的统一指挥,更要面对着一个没什么来头又不懂得迎合的年轻人,真是困难重重,所以音乐厅里这时候就有点涣散了,听众们不再那么团结统一齐头并进,一部分人继续朝杨景行鼓掌,一部分人则专一地等指挥,有些人则自顾自地聊。更多的人在通观全局或者说出于不确定状态,他们好像没个主意,东张西望着机械地拍手似乎在等待发生点什么但也没明确的期待,就算真有什么意愿他们也不会当出头鸟。

    作曲家后面坐着一对年轻的白人情侣,通过这两位探讨琵琶和鲁特琴关系的对话可以感觉到他们至少也是新婚夫妻,男人对女人很耐心也很卖弄,在深情编述一个大概跟查理马特同时期的东方文艺故事,关于“tang dynasty”有一知半解,但说着说着又拍起手来。

    那些一开始就站着朝作曲家高调开火的观众似乎骑虎难下就干脆就一条路走到黑,尽管又小半分钟过去了作曲家还是不痛不痒,但他们依然毫不妥协地继续拍手,没人灰溜溜放弃。主要也是因为那些一开始就做出选择的人中很多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演奏家学者或者教授这些都是要面子的。而纽约佬似乎也挺团结,陆续有人加入了不妥协的行列,并逐渐形成趋势。

    杨景行似乎并没察觉到掌声又逐渐成可观规模了,而且越来越多的人看向或者转向他这边,年轻的作曲家继

-->>(第7/10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