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文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千章 经史并重(第1/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吕祖谦与朱熹一并师从于胡宪,两人是非常好的朋友,同时吕祖谦也与陆九渊交好。

    儒学上著名的'鹅湖之会',就是吕祖谦一手促成的,

    吕祖谦对于朱熹的学问十分佩服,曾有称赞朱熹的学问就实入细,殊为可量,大意就是说朱熹的学问深不可测,犹如扫地僧般的存在。

    不过朱熹对于吕祖谦看法却有保留。

    学生请教朱熹说'东莱之学'如何,他说这位老朋友'于史分外仔细,于经却不甚理会'。

    有一次朱熹听说吕祖谦劝自己弟子看史。

    朱熹就很不高兴,说了一番话,大意是我从来不敢劝人看史,也不敢劝人看经,就是《论语》,《孟子》也不敢教他看,我都是教他从《大学》先开始学起。自己这位老朋友整天向自己学生推荐史记,左传,这容易误导初学者,让他们以为孔子与司马迁一般大小。

    朱熹这话不仅批评吕祖谦,更是阐述了自己理学的精髓。

    先大学,再论语,孟子,四书学完了再学五经,最后才看史。

    从浅到深,由细入实,这是理学见功底的地方。

    所以理学主张循序渐进,若有读书人读史记这样的书,被老师看见了,会直接拿书敲脑袋责问,四书读透了吗?五经读透了吗?没有读透,你读什么史书?

    就好比现在家长说你一句,功课都没作完,看什么课外书?

    但反过来,儒家对于天子的培养,都是经史兼读。

    担任过日讲官的林延潮知道,每日日讲,一名讲官教经,一名讲官教史,因为这是帝王之学。

    为什么普通人无法接受这等教育?一来没人指引,仅看史籍记得人物,地名,故事,不知道他讲了什么。二就是容易学坏,很多人忠臣不学,去学奸臣。三就是要将经义糅合进史籍讲读是件很难的事,这不是一般老师能办到的。民间的老师能通经就不错了。

-->>(第1/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